
建議1:帶孩子多參加一些有益的活動
~~~~~~~~
父母帶著孩子一起參加集體活動,增進了父母與孩子的親情,減少丫孩子玩電子遊戲的時間,還能培養孩子與人合作的能力。
⋯⋯ 呈呈是初一的學生,在去年的暑假裡,由於父母疏于管教,呈呈叉無事可做,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玩起了電子遊戲,後來上了癮。
呈呈的父母知道後,並沒有責怪孩子,只是告訴呈呈玩電子遊戲的危害性。在以後的時間裡,呈呈的父母為了佔據呈呈玩遊戲的時間,只要一聽說哪裡舉行可以帶孩子參加的集體活動,他們就會放下手中的事情,帶著呈呈去報名。
經過呈呈父母一段時間有意識的矯正,呈呈不再迷戀電子遊戲。同時,在這些集體活動中,呈昱還交了幾個好朋友。
孩子迷戀電子遊戲,有時候只是表面現象,並沒有到了無可救藥的地步。父母給孩子講明電子遊戲的危害性,再帶著孩子多參加一些有益於身心的活動,交幾個談得來的朋友,會對戒除孩子的網癮有一定的好處。
建議2:挖掘孩子潛在的興趣,轉移其注意力
~~~~~~~~
有些孩子玩電子遊戲是因為競爭求勝的心理,父母要從孩子迷戀遊戲的表像人手,挖掘出孩子潛存的興趣加以引導,這樣就會轉移孩子玩電子遊戲的注意力。
創創玩電子遊戲著迷,父母並沒有責怪他,而是向他討教電子遊戲的玩法。創創看父母不僅沒有批評自己,還向自己學習,於是把自己如何想在遊戲中獲勝,以及沖關過去後的激動的心情都講了出來。
創創的父母在孩子的描述中,瞭解到兒子其實有著很強的競爭與求勝心理,只是學校裡這樣的活動舉行得比較少,而家裡也只有創創一個孩子,無法進行開展競爭活動。
後來,創創的父母只要是星期天,就會約朋友帶著孩子一起到自己家裡或到戶外,一起開展很多有意義的競爭活動。創創在這些活動中滿足了自己求勝的心理,同時還學到了不少的知識,就沒有再沉迷於玩電子遊戲。
父母善於挖掘出孩子在玩遊戲背後潛在的興趣,在真實的世界與活動中滿足孩子的心理,電子遊戲也就會慢慢失去吸引力。
來源:育兒網 編輯:秉姍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這裡是學生、家長與老師們的共同平臺。
大夥一起為孩子開一扇窗,點一盞燈,
在孩子需要的時候,給予牽引幫助,找到他的希望和未來。
如果您覺得我們所發表的圖文『棒』
懇請您按『讚』與『分享』,讓更多的朋友們都知道
www.facebook.com/epochtimes.tw